查看原文
其他

进场ICO的中国大妈:我当然懂,不懂能做这行吗?

2017-08-30 CF40综合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Dama,音译自“大妈”。中国投资界的一种神奇生态,曾经因为和华尔街黄金空头掰手腕,连高傲的牛津词典也为之倾倒,干脆将“dama”一词收入。

现在,中国大妈们又加入了ICO大潮。

“一定要将资产投到自己最熟悉的领域”——这是曾经的华尔街大鳄吉姆·罗杰斯的投资金句。而在中国大妈们看来,她们一直在践行这一原则,即便投资领域是连专业人士理解起来都有一定门槛的ICO。

“我当然懂,不懂能做这行吗?我们公司还专门挖了有经验的内行人来做运营。”一位网名叫做“水仙阿姨”的大妈对专做区块链新闻的微信公众号“45区”表示。她所说的“公司”是指一个推荐ICO项目的网站。追随者可以通过网站认购代币,网站则从中收取佣金。

而这些让散户们趋之若鹜的ICO项目,多数早已沦为赤裸裸的欺诈传销骗局。

1

ICO本来是什么?

所谓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更准确说是Initial Crypto Token Offering,中文译作“数字代币首次公开发行”,是一种用数字代币投资早期项目的方式,类似现实世界中的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首个明文记载的ICO项目时间是2013年6月,万事达币(MSC)在Bitcointalk论坛上发起了众筹。此后,Bitcointalk论坛上出现了第二个加密货币ICO项目—未来币(NXT),募集了21个比特币(当时约为6000美金)。全盛时期NXT的市值超过了1亿美元,成为当时投资者眼中最成功的ICO。NXT之后,2013年底到2014年初涌现了大量的ICO,迄今为止最成功的ICO项目以太坊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常务理事、北京艾亿新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林曾撰文探讨ICO发行原理。他表示,ICO最大的特点是,投资者支付获得 TICO(ICO发行的数字代币)的对价是用其他Token(主要是比特币、以太币)。

张家林在文中解释了ICO的过程,通常是:

首先,由发行人建立一个新的Token系统,确定该Token的创设、分配、初始发行(ICO)、再发行和上市流通、认购对价(与现有的代币的汇兑)、ICO的时间表等规则,并向外公开发布。

然后,对该Token系统Tokenization的参考资产X进行说明。X目前一般分为几类:1)虚拟商品(服务)类;2)收益权凭证类;3)基金份额类;4)股权类;5)债权类;6)其他权利事项。

投资人将对价的代币支付给这个Token系统指定的钱包(在对应的代币系统上分别开设不同的账户)。当募集的资金达到ICO募集目标后,ICO自动结束。接下来,这个组织就运用募集的代币(通常是流动性好、并能够随时变成货币的)进行运营,支付开支和运营费用。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将本代币挂牌交易市场上市交易。投资者即可用持有的该代币使用、支付和获得发行人承诺提供的商品、服务或收益,也可以通过交易市场卖出本代币,实现投资“退出”。示意图如下:

ICO后的运营一般情况。ICO后,发行人募集得到的代币通常具有很高的流动性,以及与记账货币的兑换,因此,发行人可以通过这些代币支付运营费用、人员开支等。同时,发行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上线运营后,新发行的代币的市场供求关系会产生变化,从而由市场给出其“定价”。由此,新代币就成为一种可面向公众自由交易的“资产”。

2

ICO是如何“泥沙俱下”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有较早参与ICO的业内人士称,之前做ICO项目要准备大半年,对项目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对于可行性进行第三方分析调研,花很长时间和投资人做路演,费用使用情况明细也都会公开。

而在2017年爆发的ICO热,不管项目白皮书内容如何,融资金额动辄数千万元,而且融资时间几天或几小时。其中甚至有连白皮书都没有的项目,就凭发起人的个人影响力,就开始拉微信群进行打款。这样的做法被区块链技术人士调侃称“空气链”。

“不像以太坊这样的项目,参与其中的智能合约确认需要消耗代币,现在很多区块链项目根本不需要代币也能完成,但还是去做ICO,而且代币的发行数量、发行价格随心所欲,没有任何依据。”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ICO为什么这么火,就是现在有了代币的二级市场交易。参与人不在乎团队靠谱度,不在乎项目应用场景,代币上市升值就转手卖掉。”上述业内人士称,原本ICO参与人和VC投资人一样,要经过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等待项目落地,享受权益。但有了二级市场,参与者可以在获得代币后在市场上快速卖出。而大多数代币的最初上市价相较认购价出现数倍涨幅。

典型的"坐庄"骗局也正在潜入ICO领域,这种模式常见于邮币卡骗局中的行骗模式,表现为由作为庄家的发行人与发行平台联合行骗,庄家持有自持大量份额,以大量资金运作使得价格暴涨,待ICO完成、散户资金进来之后,庄家出售自己持有的份额赚取差价。

腾讯财经在28日的报道中即描述了一支国际炒币团队,其某个成员毫不避讳自己所在的团队所做的工作,主要就是炒币做庄。并声称自己用坐庄赚来的钱买了一辆50多万的车,而这些钱,都来自于被收割的“韭菜们”。

全球金融科技服务公司Autonomous研报透露:"大部分募资公司只是想利用人们对数字货币生态的新鲜和兴奋感,借助社交媒体来进行推广宣传,并抓住目前市场缺乏可强制执行的监管的时机进行诈骗。一旦融到资金后,那些在白皮书中承诺的计划根本不会落地,尤其在中国公司的ICO项目中更为普遍。"

总结来说,神州数字CEO、区块链天使投资人孙江涛称,ICO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风险:第一,项目发起方的风险。最明显的就是骗局、非法集资、卷钱跑路等风险。第二,警惕过度数字货币化陷阱,当越来越多鱼龙混杂的项目进来之后,公司不停地发行数字货币,造成过度地数字货币化和不正常“暴涨”。第三,警惕法律监管风险,监管的沙漏已经倒置,一旦最后监管政策落地,或许会哀鸿遍野。第四,警惕技术“拿来主义”。现阶段绝大多数ICO项目都缺乏实质性创新,多是采用拿来主义,把比特币、以太币等几个主流的区块链的优点或特征进行简单重组,甚至很多仅局限于白皮书的设想上。

3

ICO监管之困

疯狂的ICO市场在短短几个月内引起了多个国家监管机构的关注,强监管或将来临。

最近最热的一个监管传言,就是中国证监会近日正在向部分区块链企业就ICO(虚拟货币首次公开发售)征询意见,目前处于收集意见和讨论的阶段。

但监管思路仍不明晰:是出台严监管措施,还是直接取缔?业界一时间众说纷纭。甚至有业内人士称,在最近的一段时间中,几乎每一周都会从不同渠道获得有关政策的最新动向,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政策推进较为谨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ICO是新兴事物,对于它的监管要建立在详细的了解之上,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调研。中国科技金融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则指出,目前有关于ICO的监管还有很多模糊点尚待厘清,比如ICO项目所发行的代币属性是什么,是一种“物权”还是一种“债权”?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近日撰文称,对日益增多的“网络数字币”及其ICO要不要监管、如何监管,最重要的前提,是必须对“网络数字币”有准确的定位。在他看来,“网络数字币”应界定为“网络商圈币”(虚拟币、代币)。

而当把“网络数字币”界定为“网络商圈币”(虚拟币、代币),赋予其一定的货币功能时,就要有相应的货币金融监管要求,王永利举例称:必须明确其管理和运行规则,以及确定的运行范围,并要形成严格落实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条件;允许其与法定货币进行兑换,但网络平台必须获取和存储当事人合法的真实身份信息(符合存款实名制规定),网络身份必须与真实身份准确对应,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当事人可以用法定货币兑回网络虚拟币,但必须通过存款账户和合法途径转入,需要兑回时,只能原币、原账户转回,不得兑换成其他货币或转入其他账户;各种网络数字币的交易平台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得诱导或误导交易,并确保交易的真实准确和资金流动的连续与可追溯,自觉接受监管等。

很显然,按照上述要求,现有的ICO做法显然很不合适。比特币、以太币等网络虚拟币,只能在其规定的网络平台体系范围内使用,除此之外,只能与法定货币进行兑换,而且只能原币、原账户、原户名进出,而不能流入到其他数字虚拟币网络平台上,成为其ICO募集的对象。ICO作为众筹或基金募集的方式,也理应受到相关方面的监管和法规约束。长远来看,ICO这类新兴的金融科技需要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日前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内部课题评审会上指出,目前ICO处于法律监管的边缘,从制度建设出发,应该尽快在法律上给予ICO一个说法。他建议,对ICO实施监管沙盒的方式。

具体而言,一种是成立类似众筹平台的ICO平台,承担投资者教育、风险提示、ICO项目审查、资格认定、资金托管、敦促信息披露、督察资金使用、反洗钱等相关职责。另一种是以加密代币交易所为监管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即使管住了代币交易所,它还可以去中心化地来做交易。还有建议引入风险投资(VC)的管理思路,让专业管理人员选择投资方向,辅助ICO项目运营,促进创新的同时提升ICO项目的透明度。随着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未来代币交易所也可能去中心化,届时单国的监管行动将失去抓手,国际监管合作与协调尤为重要。

此外,姚前指出,在ICO监管中加强投资者教育尤为重要。

成熟的市场需要成熟的投资者。回顾历史,各类资产泡沫和历次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均是人性弱点的体现。目前ICO代币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技术性强,对其属性界定和价值认知,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和分歧。ICO投资者保护需要监管有所作为,但从长远来看,根本上还需要投资者自身的成熟,包括专业的知识、稳定的情绪和理性的认知等。

(本文部分综合自“45区”、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参考报、第一财经等)



近期文章精选:

张斌:中国的花式钉住美元汇率机制

彭文生谈“新周期”之争:是时候跳出传统经济周期分析框架了

林毅夫《吉林报告》争议发酵:产业之争上升为理论框架之争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金融专业智库平台,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与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以及经济、金融类专著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